坐骨神經痛中醫-推薦免開刀中醫

坐骨神經痛這個病名雖然常見,但你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什麼嗎?坐骨神經痛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綜合徵,其疼痛及麻木部位為腰部、大腿後側、小腿外側及足部,常因腰椎間盤突出症、腰椎管狹窄、神經根炎、腫瘤等導致。

中醫將它歸為「腰痛」「痹證」「痿證」範疇,認為病因是久病勞損或素體肝腎虧虛加之外感風寒濕熱邪氣,使腰腿經絡受損,氣血雍滯不通,最終才導致「不通則痛」。

坐骨神經痛中醫根據病因將坐骨神經痛劃分為四個證型,下面就來為您一一介紹坐骨神經痛的中醫分型,大家可參考症狀自查自己屬於哪一型!

1.肝腎虧虛型:該類型患者多為久病或年老體衰者,且腰腿部疼痛不適及下肢麻木症狀多因勞累後加重,平時還常伴有出汗多、失眠多夢、耳鳴眼花等,其舌體可見瘦小,舌質顏色紅,舌苔少。

2.氣滯血瘀型:該類型患者疼痛時感覺如有刀切割一般,絞痛劇烈,疼處固定不移,且疼痛多在夜晚加重,甚至痛感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,這類患者的舌頭可見舌質紫黯,舌上有一般有瘀斑瘀點,舌苔色白。

3.風寒濕阻型:該類型患者多是長年生活或工作於潮濕寒冷地方的人群,腰腿疼痛多在天氣變化或不小心受涼時加重,疼痛部位喜溫喜熱,若在疼痛處熱敷,疼痛可明顯減輕,其舌質顏色淺淡,苔顏色白且厚膩。

4.濕熱痹阻型:該類型的患者腰部痛處多伴有灼熱感,同時肢體、肢節或可有紅腫熱痛等,病人還有以下體徵:口渴但不願喝水,早晨起來頭暈乏力,大便黏膩,排便不爽,小便黃赤,舌頭可呈現舌紅苔黃膩。

辨證論治、中藥治療:根據病人臨床表現,選擇不同的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,如風寒濕阻型及氣滯血瘀型患者臨床常用腰痛寧來治療;濕熱痹阻型患者可選擇四妙丸加減來治療;肝腎虧虛型患者可服用補腎壯筋湯。

傳統的中醫推拿按摩治療:緩解腰腿疼痛症狀,中醫還常使用推拿按摩方法,如松解手法、搖法、滾法、推法、掌揉法、點法、壓法、拍法等方式可放鬆局部肌肉痙攣緊張狀態,同時通過刺激患者的特效穴、阿是穴(疼痛最劇烈部位)來緩解疼痛。

針灸及針刀治療:坐骨神經痛引起腰腿痛症狀可採用針刺療法,常選的主穴為腰陽關、委中、腰俞,在此基礎上可根據不同證型選擇不同配穴來針刺,如肝腎虧虛型可選太沖、太溪等;風寒濕阻型可選俠溪、豐隆等;濕熱痹阻型可選地機、崑崙等;氣滯血瘀型可選少海、氣海、血海等。

而針刀比較適合於氣滯血瘀型患者,因為該類型患者多在疼痛局部形成條索狀或結節狀病灶,可選用針刀對局部粘連組織及肌纖維進行鬆弛治療,以緩解因坐骨神經痛而引起的肌肉僵硬、腰腿疼痛不適甚至麻木的表現了。

有名的骨刺中醫|坐骨神經痛治療推薦-專業中醫風險分析

有名的骨刺中醫不但是條挺粗的神經,也是全身最長的神經。坐骨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,經過臀部並往下延伸,沿著大腿後側往下走,在膝蓋處分支,再通道腳底,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、大腿後側肌肉、小腿及腳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結。


因此,當坐骨神經痛治療推薦出問題時,痛的範圍可不小,患者可能從下背一路痛到屁股及整條腿。幸好坐骨神經痛通常影響「單側」的屁股及腿,僅有少數人是兩側一起來。每位患者的痛法不一定一樣,有人輕微痛,有人刺痛,有人的痛帶有燒灼感,甚至是說不上來、難以描述、無法簡稱為痛的極度不舒服。
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可以是:
●下背痛。
●屁股和腿感到疼痛,坐下時尤其明顯。
●有種針刺般的燒灼感延伸至單側整條腿。
●持續的一側屁股痛。
●突然有陣快速竄過的痛而站不起身。
●覺得腳麻麻的,不太能動。
常見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,常與脊柱的病變有關,例如:
●椎間盤突出:破裂而突出的椎間盤會壓迫椎孔裡的脊髓,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。
●骨刺:骨頭退化磨損造成的突起,壓迫到坐骨神經。
●腰椎狹窄:影響到坐骨神經通過的路徑。
●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:肌肉緊繃也可能壓迫到神經,最著名的為「梨狀肌症候群」。
●椎體滑脫:脊柱往前位移,會拉扯到神經。
●脊椎腫瘤:萬一長了腫瘤,當然可能會壓迫到神經。
●糖尿病:這是坐骨神經痛裡少數「非壓迫性」的原因!而是由神經本身長期在高血糖狀況下發生的病變引起。

有些族群比平常人更容易罹患坐骨神經痛!
●年紀:年紀大脊椎會有所變化,容易造成骨刺或椎間盤突出,患者群常大於  50歲。
●肥胖:體重太重的話,對脊椎來說就是帶來許多壓力,多餘的重量都會讓脊柱更容易變形,婦女懷孕時候罹患坐骨神經痛的機會也會變高。
●職業:如果常常需要背負重物,或常開長途車輛的司機們,都可能因為長期負重或久坐不動罹患了坐骨神經痛,這些患者可能介於  30到  50歲就開始感到不適了。
●糖尿病:高血糖的狀態下神經都泡在糖水裡,破壞神經,帶來包含坐骨神經痛等的各種神經病變。
坐骨神經痛困擾著不少人,腰、臀、大腿、小腿、趾,真是令人不舒服。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,主要以行氣活血化瘀柔筋為主,臨床上藥物以獨活寄生湯,疏經活血湯,芍藥甘草湯,加減丹參、川七、赤芍、地龍、雞血藤等。骨刺中醫配合針灸,頭皮針可取趾、踝、小腿、膝、大腿、腰、骨氐、額旁三帶等;耳針可取下肢相關穴位,腰椎、尾椎、坐骨神經點等;眼針可取肝、下焦、腎等;體針取腎俞、三焦俞、秩邊、環跳、委中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足三里、崑崙、承山、三陰交等。坐骨神經痛中醫配合小針刀,針對腰椎旁的華陀夾脊肌,腰大肌和骨盆腔接觸點;臀部坐骨孔上面的梨狀肌,找出條索狀硬結塊的壓痛點,以小針刀鬆解沾黏組織,可有效改善坐骨神經痛。